世界历史概要13

编绳手链网|
65
网友提问:世界历史概要13
优质回答:

  (十八)非洲各国

  §埃及王国(909—1517)

  在阿格拉布王国,柏柏尔人居多数,阿拉伯人占少数,909年,柏柏尔人起义,推翻阿格拉布王国政府,建立新政府,其国王使用哈里发的称号,并自称是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后代。969年,兼并位于埃及地区的伊赫希德王国,973年迁都开罗。十世纪末,夺占阿拉伯帝国所辖的地中海东岸地区,不久地中海东岸地区被第一次十字军所夺占。

  1171年发生政变,哈里发阿迪为首的政府被推翻,建立了新政府,以阿尤布家族的萨拉丁为首,此后最高首领改称素丹,尊奉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宗教领袖。阿拉丁时期,埃及王国的军队向十字军发动反攻,夺回了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埃及王国又打败第三次、第五次、第七次十字军。

  兵源来自奴隶的马木路克近卫军的将领权力逐渐扩大。1250年素丹萨立赫死后,马木路克军队的将领担任了素丹,此后历任素丹都是从马木路克军队将领中产生,大多是通过将领们的选举产生,也有的是通过政变产生。将领们不断进行争夺素丹职位的斗争。马木路克将领成为世代继承的特权阶层。

  1517年,奥斯曼帝国兼并埃及王国,埃及地区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

  在埃及王国,土地共有四类,即名义上属于国王的国有土地、给予官员的采邑、教会领地、私有土地。前三类土地由依附于土地上农民耕种,或者出租。起初采邑只能收取地租,作为对官员的工作报酬,不能世袭,死后由政府收回,马木路克时期,采邑成为可以继承的世袭领地。

  政府多次修建、扩建尼罗河的水利工程,维修堤坝,疏通三角洲的河道,开挖灌溉沟渠。灌溉工程的扩建使耕地面积扩大。选种、施肥技术提高,使农作物产量增长。在埃及王国,手工比较发达,麻纱、棉布、呢绒、丝绸等纺织品畅销欧洲各国,蔗糖、肥皂、玻璃、陶器、铜器、皮革制品也销往国外。由于建造驿站、桥梁,扩建海港,制造船只,水陆交通发达。国内贸易都十分活跃。东方印度等地与地中海地区之间的贸易路线原经过两河流域,蒙古兼并两河流域以后,贸易路线转经红海和埃及,因此埃及过境贸易兴盛。埃及王国的商船遍及地中海各国,远达红海、波斯湾和印度。各地除亚历山大里亚等原有的城市外,还兴起许多新的工商业城市。

  阿里·伊本·约鲁斯制订了哈基木历表,比当时通行的历表都更为准确。阿尔·哈任写了光学著作《光学大全》。出现许多著名的眼科医生,曾成功地医治过白内障。伊本·阿尔·纳菲斯提出了血液循环的概念。马克里齐创作了长达3000页的史学作品《王国史料》。1005年,将开罗的一个清真寺改建为伊斯兰大学,建有巨大的图书馆,藏书约20万册,设置许多学院,邀请著名学者讲授各门课程。政府建立这所大学的目的是宣传什叶派伊斯兰教,争夺哈里发的正统地位,但它培养了许多学者和医生。

  §北非西部各国

  柏柏尔人中的穆拉比特人1062年在今摩洛哥地区建立穆拉比特王国。1082年夺占埃及王国所辖的今阿尔及利亚地区。1110年,夺占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地区。

  1147年穆瓦希德人起义,推翻穆拉比特王国,建立穆瓦希德王国。穆瓦希德王国有一支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士兵起初是在柏柏尔部落中招募,后来又在阿拉伯牧民中招募,军队中还有外籍雇佣兵。穆瓦希德王国同西班牙,同意大利各城市进行贸易,输出羊毛、皮革、蜡等,输入纺织品、酒等。

  十三世纪,穆瓦希德王国分裂为东部的哈夫斯、中部的阿卜德瓦德、西部的马林三个王国,其领土分别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三个王国长期互相争战,都企图兼并其他两国,恢复统一。十四世纪,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曾多次去麦加朝拜,并曾游历中国、东非、西亚、印度等地,将旅行见闻写成游记《在美好国家旅行者的快乐》一书。1516年,奥斯曼帝国兼并哈夫斯和阿卜德瓦德。1553年,马林王国被推翻,建立了阿拉伯人主导的萨阿德王国,国王称谢里夫,意为穆罕默德的后代。

  §阿克苏姆和埃塞俄比亚王国

  一世纪,在东非地区形成一个国家,以阿克苏姆城为都城。阿克苏姆王国进行扩张,占据了广大的领土,有许多属国和附属部落,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

  在阿克苏姆王国,人们主要从事农业,也从事畜牧和手工业。国内商业发达,市场上流通着自己铸造的金、银、铜三种货币。国际贸易也很活跃,与印度、东南亚、阿拉伯帝国有贸易往来。红海西岸的阿杜里斯港的市场上,有本国的香料、树胶等货物,以及来自印度、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的货物。基督教传入以后,逐渐成为国教。用阿拉伯字母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十世纪,阿克苏姆王国统治下的一个部落发动反对王国的战争,占据王国大部分领土,建立札格维王国,阿克苏姆王国只剩下小部分领土。

  1270年,阿克苏姆王国兼并札格维王国,建立埃塞俄比亚王国。此后,经过长期征战,领土扩大。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进攻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与葡萄牙人结盟,在葡萄牙军队的援助下打败奥斯曼帝国。十七世纪初,西班牙传教士大批进入埃塞俄比亚,激起民众起义,埃塞俄比亚于1632年将西班牙传教士驱逐出境。

  在埃塞俄比亚王国,土地属于国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服役的军官,他们再将土地层层分封给下属,形成大小贵族。贵族之间经常为争夺领地而征战,国王也经常同不服从命令的贵族作战。贵族领地上的农民要向贵族交纳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农产品一定数量的牲畜等其他物品,贵族就职时要送礼,贵族结婚举行洗礼时农民要捐助宴席,农民还要为贵族从事家务劳动,并随贵族出征作战。此外有奴隶,为贵族劳动。

  §尼罗河中游的国家

  在尼罗河中游地区,六世纪建立了一个穆库拉王国,以栋古拉为都城。七世纪,在穆库拉王国的南面建立了阿勒瓦王国,以索巴为都城。穆库拉王国和阿勒瓦王国都信仰基督教,阿拉伯帝国兴起以后,伊斯兰教传入这里

  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多次进攻穆库拉王国,穆库拉进行猛烈的抵抗,多次打败阿拉伯军队。最后,双方订立和约,穆库拉每年献给阿拉伯三四百名奴隶,阿拉伯给予穆库拉相应数量的小麦和扁豆。阿勒瓦王国过境贸易活跃,首都索巴是最大的商队中心,过境贸易给这个王国带来巨大财富,索巴有壮观的建筑物和黄金装饰的教堂。

  十六世纪,兴起达尔富尔素丹国和它东面的芬吉素丹国,都信仰伊斯兰教。芬吉素丹国吞并了穆库拉王国和阿勒瓦王国。达尔富尔以厄尔法舍为都城,1716年为英国所控制。芬吉以散纳尔为都城,1821年被埃及兼并。

  §索马里半岛各国

  在东非的索马里半岛,居住着索马里人。索马里人建立了古阿达尔王国。公元前三世纪,古阿达尔王国被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阿布勒人征服,分成两个王国,北边是安卡利,南边仍叫做阿达尔,主要由阿勒布人统治。四到五世纪,阿克苏姆王国征服了这两个王国。

  七世纪起,大批逃避战祸和政治迫害的阿拉伯人迁到这里,与这里的居民融合,伊斯兰教也传入到里。七世纪,在索马里半岛兴起了一些伊斯兰教国家,它们进行了反对阿克苏姆和埃塞俄比亚统治的斗争。十六世纪,其中的阿达尔王国统一了各国,并打败埃塞俄比亚,脱离埃塞俄比亚的控制而独立。十七世纪末,阿达尔王国被游牧的阿法尔人灭亡,分裂成一系列穆斯林小国。

  §东非南部沿海各国

  在东非南部沿岸地区居住着班图人。十世纪,在这里出现多个城邦国家。其中有基尔瓦、索法拉、安哥舍、莫桑比克、桑给巴尔、马林迪、摩加迪沙等素丹国。其中基尔瓦素丹国曾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各国普遍使用奴隶,在农业、手工业、家庭生活中广泛使用奴隶劳动。贸易繁荣,出口黄金、象牙、奴隶,从地中海各国、印度洋各国、中国进口绸缎、布匹、瓷器、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这些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巨大财富,十分富有,建筑了华丽的宫殿、宏伟的清真寺、坚固的堡垒。1509年,葡萄牙人控制了这些国家,在莫桑比克设置总督府。

  §加纳王国

  四世纪,在西非的尼日尔河流域形成加纳王国。加纳王国曾对外扩张,占据了西非广大的地区,并征服多个部落和属国。十一世纪,被征服各部落和属国纷纷独立,其中包括苏苏部落和马里王国。1203年,苏苏部落征服加纳王国。马里王国先是征服了苏苏部落,之后又于1240年兼并加纳王国。

  加纳王国有国王,有大臣,有军队,军队是征集自由平民组成的。国王职位依照母系血缘关系世袭,由老国王的外甥担任新国王。

  在加纳王国,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治铁业发达,能制造铁制的标枪、刀、箭头、钉子、剪刀,铁制农具和工具普遍使用。也有商业,市场上使用一种叫做“考黎”的贝壳作为货币。加纳出产的黄金很多,金矿采掘的金块全部归国王,人们只能淘取河中的沙金,并且必须把淘到的最大金砂交给国王。国王十分富有,其衣饰和用具都用黄金制作。阿拉伯帝国占据北非以后,北非的阿拉伯人经撒哈拉沙漠中的商道,到加纳贸易。他们将盐、铜、贝壳、纺织品等运到加纳,换取加纳的黄金、奴隶、象牙。阿拉伯商人频繁地往来于加纳,加纳首都昆比萨利赫是对外贸易中心,有专门供他们居住的商贾城。政府对外贸征收赋税,从中获得大量收入。

  阿拉伯帝国占据北非以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传入,包括国王在内的许多人信奉了伊斯兰教,加纳的都城昆比萨利赫建有多个清真寺,在一些城市中还兴办了伊斯兰学校。

  §马里王国

  马里王国建立于七世纪,一度被加纳王国征服,十一世纪时摆脱加纳的统治而独立。一度被苏苏部落征服约十年,经过反抗,反而征服了苏苏部落,1240年又兼并了加纳王国。十五到十六世纪,马里王国各地领土和各属国纷纷独立,其中的桑海王国又夺占了马里大量领土,马里的领土日益减少,成为一个很小的国家,并于十七世纪瓦解。

  马里以农牧业为主,同时开采金矿,有棉纺织业。国外贸易活跃,黄金、棉织品出口。市场上除使用考黎外,铜锭也是常用的货币。阿拉伯商人到马里贸易,运来黄铜、食盐、串珠、刀剑,运走黄金、奴隶。在商业中心廷巴克图,专门有一个街区是他们的住地。

  马里王国采取推广伊斯兰教的政策,修建清真寺,派遣学生前往北非学习伊斯兰教,建立宗教学校,聘请来自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的穆斯林教师任教。在廷巴克图的桑科尔清真寺附近,设有著名的桑科尔大学。国王经常去麦加朝拜。1234年国王曼萨·穆萨去麦加朝拜时,有500名奴隶手执金仪杖,有100头骆驼驮着金沙,在途中到处赠送黄金和其他礼物,这使马里国王在欧洲以富强而闻名。

  §桑海王国

  690年,在西非建立桑海王国,以库吉亚为都城,1010年迁都加奥。一度为马里王国所征服。十四世纪恢复独立后,对外扩张,十五世纪,夺占马里王国的大部分地区,占领廷巴克图后迁都于此,之后继续扩张,占据了广大的领土。

  穆罕默德一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用奴隶组成常备军,取代战时征兵的制度,这样既使农民和手工业者不脱离生产,又保证了各地有国王的驻军。在中央设置一系列官职,分另管理财政、司法、航运、林业、渔业、宗教等各项事务。把全国分为四个行省和几个以商业城市为中心的直辖区,由国王任命长官。开凿运河,统一度量衡,创立完整的税收制度。广泛招集各地的学者,让他们在廷巴克图桑科尔大学任教,价收购书籍,充实桑科尔大学图书馆。当时的桑科尔大学除古兰经外,还有法律、文学、医学、历史、地理、数学、天文等课程。

  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手工业有采金、制盐、纺织等。国王有许多奴隶,奴隶被编成部落,或者为王室提供劳动,或者按规定交纳稻谷等实物。国王有时把土地和奴隶送给贵族,由这些奴隶向贵族交纳一定数量的实物。奴隶被禁止与自由民通婚。

  1528年起,因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桑海王国陷于分裂状态。1591年,桑海王国被北非的萨阿德王国兼并。

  §刚果王国

  班图人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许多地方。在中非地区的刚果河流域,形成班图人的多个部落和小国,十四世纪,其中一个小王国通过武力或婚姻合并了其他部落和小王国,形成刚果王国,以班扎为都城。1482年起,葡萄牙人进入刚果,他们传播基督教,到处兴建教堂,在刚果掠夺奴隶,干预政治事务,对刚果政府有较大影响力。刚果人进行了长期的反对葡萄牙人的武装斗争,一度将葡萄牙人逐出刚果,1665年,刚果在驱逐葡萄牙人的战争中失利,此后国家解体,陷于分裂状态。

  在刚果王国,中央政府分别设有管理外交、军事、税收、贸易、河流、森林等事务的官职,由国王任命贵族担任,其中很多是国王的近亲。首都周围的地区由国王直接管辖,其他地区划分为六个省,每个省分成若干个州。国王任命贵族担任省和州的长官,省和州的长官每年向国王交纳粮食和衣物,他们随时可能被国王撤换,但也有一些省州变成世袭领地。发生战争时,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参加军队。

  全国一切土地名义上都归国王所有,村落中的每户平民分到一块土地用于耕种,将收获物的一部分上交,每个村落还有一块共同耕种的土地,收获物全部上交政府。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使用铁锄,种植小米、高梁、稻谷、麦子、各种蔬菜瓜果,后来又种植经葡萄牙人从巴西传入的木薯和玉米。他们还种植一种棕榈树,食用其果实,将果肉榨油用于点灯、擦身、涂面包,将果仁磨成粉制作面包,将树上滴出的液体作为饮料或调料

  手工业以金属器具业为主,制造铁制武器和工具,制造金、银、铜器和装饰品。还制造陶器、木器,用象牙雕刻工艺品。用棕榈纤维织布,用棕榈叶编席子、篮子和其他用品。耕种主要由妇女进行,男子主要从事手工业。

  商业十分活跃,从沿海向内陆运销食盐,从内地向沿海地区运销象牙、貂皮、棕榈布、棕榈叶制品,各地还有定期的集市。主要使用一种黄色透明贝壳加工而成的货币。为保证商业正常进行,刚果王国规定,各地官吏必须随时清除路上的杂草树丛,修理桥梁、渡船,兴建供行人住宿的房屋。对外贸易也活跃,出口象牙、毛皮等,进口食盐等。

  §马卡兰加王国

  五世纪,在南部非洲建立了一个王国,叫做马卡兰加,意思是太阳之国。建国后,建造了都城,叫做津巴布韦,意思是石头城。马卡兰加王国一度占据了广大的领土。十六世纪,葡萄牙人进攻这里,掌握决定国王人选的权力,并获得开采金矿的垄断权。1693年,马卡兰加王国在邻近部落的攻击下灭亡。

  马卡兰加王国有一套完整的政府机构,国王的宫殿中有几千名妃子和女奴,其中若干人有王后的称号,大多是国王的姐妹或亲属。国王拥有大权,臣民的一切财产名义上都属于国王,国王可以任意将臣民处死。

  以农业为主,有大面积的梯田,有许多灌溉水渠。采矿和金属制造很活跃,有许多采矿场,炼铁并制造锄头、弓箭等铁器,开采铜、银、金,制造各种金属装饰品。有国内商业,铸造有铜钱。对外贸易活跃,输出黄金、铁、象牙、铜、奴隶,输入棉织品和奢侈品。有许多规模不同的石头城,最大的是津巴布韦城,城内有城墙、高塔、神庙、宫殿、库房、水井、地窖、住宅等建筑,主要用花岗岩的石块砌成。

  (十九)美洲印第安人

  §概况

  在全球气候寒冷的时期,冰川很多,冻结了大量的水,因此海平面较低,陆地较多,今天的一些浅海当时都是陆地。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与美洲西北部阿拉斯加之间的白令海峡曾经是陆地。约三万BC,生活在亚洲一些人类,在追捕动物的过程中,从亚洲大陆经这一陆地进入美洲大陆。后来气温升高,海面上升,这些陆地又被海水淹没。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的人们经过长期的不断迁徙,逐渐散布到美洲各个地区。他们被称为印地安人。

  印第安人逐渐形成许多个语言、习俗、文化不同的部族或部落集团,各部族从几百人到一万人大小不等,较大的有十多个,生活在美洲各地。每个部落的成员聚居在一个或几个村落之中。有的部落从事渔业,有的从事采集,有的从事狩猎,有的从事农耕。部落里有议事会,公共事务由其决定,部落首领由议事会选举产生。土地为部落公有,分配给各家庭使用,产品平均分配。部落与部落之间有少量联系,有时会为争夺土地和水源而发生冲突。印第安人中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则出现政府组织,形成王国。

  §美洲北部

  在美洲北部,爱斯基摩人生活在阿拉斯加半岛和格陵兰岛的北极沿海地区,主要捕猎海豹、海象、北极熊、北极狐以及捕鱼。他们使用的工具是标枪和鱼叉,住在雪屋里,吃生肉,穿兽皮,用兽皮制作小船。

  特林基特人生活在美洲西北沿海地区,主要从事捕鱼、捕猎海兽、采集野生果实。使用标枪、矛、网,不会制造陶器,煮熟食物的方法是把烧热的石头放在盛水的木器中。有奴隶,由劫掠或交换而来,为氏族所有,从事辅助性劳动。

  阿塔帕斯加和阿尔冈金等人生活在今天加拿大中部森林,主要是捕猎鹿、熊、野羊,其次是采集、捕鱼。使用弓箭、长矛、棍棒,用狗拉雪橇,用桦树皮制作小船,每年夏季各部落到沿海固定地区进行交易。

  易洛魁等人生活在伊利湖、安大略湖周围和尼加拉河沿岸地区,从事锄耕农业,种植玉米、蚕豆、豌豆、向日葵、西瓜、西葫芦、烟草等,同时也从事采集和狩猎,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根茎,捕猎鹿、海狸、水獭等。使用石、木、骨制成的工具,使用陶器。土地归氏族公有,氏族成员共同耕种,共同享用收获物。每个氏族由有共同祖先的几个家庭或一二十个家庭组成,居住在一个长屋里。氏族成员与其他氏族的成员婚配,婚后男方进入女方氏族中。

  达科他、科曼奇等人生活在今天美国中西部的大草原,集体狩猎,以弓箭捕猎美洲野牛为主,居住在牛皮制造的帐篷里。

  丘马什人生活在今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海岸,主要从事捕鱼和捕猎海洋哺乳动物。有多个部落,各部落有首领,有祭司,部落之间及进行贸易,也与其他部族进行贸易。有较高的航海技巧,乘坐独木舟在沿海各岛屿之间进行贸易。

  莫戈隆人生活在今天美国西南部,从事耕种,依赖雨水,很少使用人工灌溉。他们住在半地下的房屋,以木头为屋架,以席或灌木为屋顶。

  霍霍坎人生活在今天美国西南部,种植玉米、豆类、棉花,从河中引水灌溉或者借助水坝、梯田等设施利用雨水灌溉,与附近其他部族进行贸易。

  普埃布罗人(又称阿纳萨奇人)居住在今美国西南部,起初采集植物为主,400年起种植玉米,但仍然大量采集植物。主要依靠季节性降水来灌溉,有时也使用灌溉系统。他们最初居住在半地穴的村落中,900年以后大多数人生活在地面的村落中,房子通常排列成弧形。

  阿登纳人生活在俄亥俄河地区,在山丘上兴建大型土木工程,有圆形方形等多种形状。他们建造土墩墓,重要人物埋葬在其中,平民死后火化,骨灰放在公共墓地中。

  霍普韦尔人生活在俄亥俄河地区。有专门的手工业者,制造有装饰品,如铜片和云母片制成的动物或人形的头饰和胸饰,制造有铜斧、铜箭头、铜珠。他们通过贸易获得五大湖地区的铜、黄石地区的黑曜石、阿巴拉契亚山以南的云母。使用简单的器具,以兽皮为衣,也用纤维编织衣物。人死后将一些个人物品、武器、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一起埋葬。

  密西西比河人生活在密西西比河流域,从事狩猎、捕鱼、采集坚果等植物。五世纪时开始种植玉米,后来又种植豆类。玉米和豆类起初是补充性食物,后来成为重要的食物。有部落首领,有贵族,举行丧葬仪式和宗教仪式。有许多个部落,规模大小不等,每个部落的成员聚居在一起。

  §美洲中部的玛雅王国

  1200BC,生活在墨西哥湾南部沿岸地区的奥尔梅克人建立政府,形成国家,有政务管理组织和宗教组织,兴建了第一座城市桑洛伦佐作为首都。奥尔梅克人通过武力进行了扩张。900BC,可能是由于国内下层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武力冲突,桑洛伦佐城被人为地暴力毁坏,首都迁到拉文塔。400BC,拉文塔也被暴力毁坏,迁都到特雷斯·萨波特斯。100BC奥尔梅克国家消亡。在奥尔梅克国家,都城中有宫殿、神庙、金字塔等建筑。民众交纳收入的一部分,并服劳役以从事建筑等工程。奥尔梅克人用整块巨石雕刻成一些巨大的人头像,最大的有3米高,它们可能是神像,也可能是用于纪念已故国王的国王肖像。奥尔梅克人种植玉米、马铃著等作物,是玉米的最早种植者,畜养狗和火鸡等,同时也从事一些渔猎活动。奥尔梅克人所在地区降雨充足,不需要兴建大型的灌溉系统,但需要排水,于是奥尔美加人修建了精巧的排水系统,以防止积水淹没农田和毁坏村庄。奥尔梅克人制作外壁较厚的陶器,雕刻玉石的小型雕像,多使用翡翠绿玉,有人像,也有动物形像,作为装饰品或宗教用品,还用黑曜石制造刀斧的利刃。当地没有翡翠、黑曜石,奥尔美加人就用翡翠、玄武岩、陶器制成的工艺品,换取他处的翡翠、黑曜石。奥尔梅克人信拜的最高神灵是一种半人半虎的神,另外还信拜羽神、谷神、凤鸟等,在祭祀中使用人祭。他们观测天文,制定了历法,创造了象形文字,发明了计数法。

  玛雅人生活在美洲中部的尤卡坦半岛的南部。约1000BC,玛雅人开始定居和以农业为主的生活。一世纪起,玛雅人先后建立了几十以城市为中心的小王国,其中有瓦沙克敦、科班、蒂卡尔、帕伦克等。各城邦的国王经常取一些带有威慑性的名字,如“上翘的猪鼻”“冒烟的青蛙”“暴雨的天空”“大虎爪”“鸟虎”等。各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胜利者兼并对方的领土,屠杀对方的居民,俘获对方的俘虏。五世纪,一部分玛雅人向北迁徙,到尤卡坦半岛北部,建立奇钦·伊查城邦。九世纪,除奇钦·伊查以外的各城邦被毁灭,大部分居民逃离,城市和土地荒废,其原因不明,可能是外敌进攻、内部争战、传染病或地震。其中一部分居民迁到尤卡坦半岛北部,建立了一批新的城邦,如奇钦·伊查西南面的乌斯马尔和奇钦·伊查南面的玛雅潘。十二世纪,玛雅潘击败其他各城邦,取得霸主地位,建立了玛雅潘为首的城邦联盟。十五世纪,因内乱而瓦解,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城邦,互相争斗。1485年,发生严重的瘟疫,许多人死亡。1546年,西班牙征服玛雅人,统治了玛雅人所在地区。

  在玛雅各城邦,最高统治者国王称“大人”,掌握最高权力,职位世袭。村社是基层组织,设有村长,村长由国王亲自任命,终身任职,负责征收赋税、审理诉讼案件、维护治安、统率本村居民跟随国王作战。

  人们分为贵族、祭司、平民、奴隶等阶层。祭司掌管宗教仪式,最高祭司同时还是国王的顾问,他任命各村的祭司,各村的祭司同时是村长的顾问。村社中的成员为平民,他们要向城邦交纳赋税,负担劳役。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偷窃者、杀人者、无力偿还债务的人也都成为奴隶,奴隶的子女也都是奴隶。奴隶很多,买卖奴隶很盛行。奴隶为主人从事各种劳动,如耕种、建筑房屋、捕鱼、家务等。

  在村社里,土地归村社所有,分给各家庭使用,每三年重新分配一次,收获物归各家庭所有。由于需要轮种和休耕,土地不能成为各家庭的固定财产。狩猎、制盐、捕鱼等活动由村社成员共同进行,产品分配给每个人。

  玛雅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蚕豆、蕃茄、可可、南瓜、甘薯、辣椒、烟草、棉花、龙舌兰、蓝靛等,其中玉米是最主要的作物。耕种土地时,同一地段耕种三次以后就停止耕种,使之休耕多年。用带尖的木棍挖掘小坑进行播种,在山坡上和盆地中开辟梯田,实行人工灌溉。饲养火鸡、狗、蜜蜂。同时狩猎和捕鱼,由多人集体进行。

  玛雅人将棉花和龙舌兰纤维纺织成布。用石头、粘土、木料制作器皿,用燧石和黑曜石磨制成各种工具和武器,用青铜制成工具,将金、银、铜、锡等制成合金,再将合金制作各种器具和装饰品。有专门从事制陶、造船、首饰制造、雕刻、金属制造、纺织刺绣、建筑等活动的各种工匠。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没有金属矿藏,因而没有金属冶炼和制造,他们的工具和武器用木石制成,铜斧等金属制品是从别处购买而来。

  有商业活动,各地有地点固定的市场,人们在市场上交换棉布、器皿、盐、鱼、蜂蜜、石制武器、奴隶等。有专门的商人。交换时除以物易物外还使用交换媒介。可可豆往往被用作交换媒介,如100个可可豆换一个奴隶,10个可可豆换一只兔子。与玛雅王国以外其他各地的印第安人也有贸易往来,其贸易活动远达南美洲的一些地方。

  先后建造有很多城市,城市中有金字塔神庙、宫殿等建筑。金字塔神庙由下部的金字塔和上部的神庙组成,金字塔是平顶式的,是神庙的底座,在平顶上面建造神庙。宫殿和神庙用石块建造而成,门上和墙壁上有浮雕、雕刻、彩色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庆祝游行、交纳贡赋等场面。

  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为献祭或丧葬推算吉日,玛雅人研究天体的运动,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他们能预测日蚀和月蚀的时间,能推算月亮和金星的运行周期。计算出一年的长度时365.242天,比现在的计算结果只短17秒。创制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年终另外加5天节日,一年共365天,每四年再多加1天。其月份名称与农业季节相联系,如“播种月”“收割月”“举火月”等。奇钦·伊查有天文观象台,是一个在两层台阶上筑起的圆形建筑物,内部有螺旋形梯道和走廊,最上层是观测室。他们发明了20进位的计数方法,发明了数字0的概念,将0这一符号应用于数学计算。

  玛雅人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包括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符号有八百多个,有词汇三万多个,书写时在符号中夹杂有数字和图画。他们在宫殿和神庙的墙上刻写铭文,还在玉石、贝壳、陶器上刻写文字,又用毛发制成笔,在树皮上和鹿皮上书写文字,其内容包括历史、祈祷文、神话诗歌、戏剧、天文、历法等。许多玛雅城邦每隔一段时间就建立刻有文字的石柱,以记录一些城邦中的重要事情,通常是每隔20年立一次。天文、历法、数学、文字等只有祭司能够掌握。

  玛雅人认为万物都是有灵魂的,崇拜很多神灵,如太阳神、月亮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等。最高的神是太阳神,其地位在其他各神之上。举行祭祀时经常把人杀死,作为祭品献给神灵。玛雅人认为,降雨是众神的流血,众神用自己的血灌溉土地,使作物生长。玛雅人认为人类效仿众神流血,可以表达对众神的敬意,取悦众神,从而确保降雨和作物的收获。玛雅人将作为祭品的俘虏的手指砍断,或划破他们的身体,以造成大量流血,然后才将其杀死。玛雅人也在自己身上制造伤口使之流血以表示对神的敬意,贵族经常自愿放血,玛雅人认为王室的流血更为重要,王室成员也经常自愿放血。

  §美洲中部的阿兹特克王国

  在墨西哥高原北部特斯科科湖的东北,公元初期出现特奥提华坎王国。200BC,人们建造了特奥提华坎城,城中有一条宽阔的大道,有排水沟,城市的主要建筑分布在大道两侧。大道尽头有一个长方形广场,广场上有一座太阳金字塔和一座月亮金字塔,有许多神庙、住宅、商店、作坊。神庙是祭祀的场所,神庙的墙上绘有壁画。在特奥蒂华坎王国,有统治者、祭司、农民、工匠、商人。许多农民居住在城里,白天到城外的田地里耕种,晚上回到城里的住所。工匠制造黑曜石工具和橘色陶器等。有专门的商人在美洲中部各地贩卖货物,他们的黑曜石工具和橘色陶器出售到美洲中部的很多地方。特奥提华坎王国吸收了奥尔梅克人的文化,改编了奥尔梅克的历法,在奥尔梅克的图形符号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文字符号。特奥蒂华坎尊崇一个大地之神和一个雨神,在宗教仪式中使用人祭。

  900左右,托尔特克人到特斯科科湖一带,征服特奥蒂华坎王国,控制这一地区,形成托尔特克王国。托尔特克王国曾一度征服玛雅王国。托尔特克人种植玉米、豆类、辣椒、棉花等,制造棉布、陶器,建造了金字塔。1156年,在奇奇迈加人的攻击下,托尔特克王国瓦解。

  十三世纪,来自西部沿海地区的阿兹特克人迁到特斯科科湖一带居住。1325年,在特斯科科湖中的两个小岛上建造了城市特诺奇蒂特兰,意思是“出水之石”,形成阿兹特克王国。此后阿兹特克王国进行扩张,兼并周边各个部落,控制了广大的地区,西到太平洋,东到墨西哥湾,南到尤卡坦半岛,北到格兰德河。1521年,费尔南多·科尔蒂斯所率西班牙人打败阿兹特克王国,控制了王国所在地区。

  特诺奇蒂特兰城位于湖中小岛上,有三条大堤坝通向湖岸,堤坝上留有多处缺口,架设吊桥,可以随时收放,以便防御外敌的进攻。城中布局严整,有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两条大道,将全城分为四个区,城中心是一个广场。城中建有许多台阶式的金字塔神庙,有宫殿、公共建筑物,还有大量的住宅、市场、作坊,城内各处有许多花园和屋顶花园。为了供应岛上居民淡水,修筑有两条通向湖岸的石槽,将陆上的淡水引到岛上。城的东面修筑有一条十四公里长的用于防洪的大堤。

  在阿兹特克王国,国王形式上由选举产生,但实际上都是从一个家族中选出。国王拥有军事、行政、审判、祭祀等权力。祭司以及收税、审判、警务等官员在贵族家族中选任。有组织完善的军队,男子从十五岁开始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人们分为官员、祭司、农民、工匠、商人、奴隶。特诺奇蒂特兰城里大部分是农民,他们白天在城外的田地中劳动,晚上回到城里的住处。工匠以制造黑曜石工具和橘色陶器而闻名。专职的商人将产品销售到周围许多地方。负债、战俘、犯罪而不能交赎金的人成为奴隶。

  全国由各个部落组成,每个部落包括若干村社。几个有亲属关系的家庭组成村社,同住在一所大房屋里。土地归村社公有,分给各家庭耕种,不能转让或继承。另有专用于供养祭司、首领的土地。

  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另外还种植蚕豆、蕃茄、甘薯、可可、烟草、棉花等。农业生产率较高,因此人口较为稠密。工具以木器和石器为主。为扩大耕种面积,将湖泥铺在木筏上种菜。饲养狗、火鸡、鹅、鸭。制作各种陶器、纺织品,用金、银、铜、锡、青铜等制造各种装饰品和工具,不会制造铁器。陶器上绘有复杂的几何图案或花鸟鱼虫的图案。将各色羽毛与棉花混合,纺织成色彩艳丽的布匹。经常将珍贵的羽毛装配在各种饰品上。有城市中的商店,有定期举行的集市,还有商队。特诺奇蒂特兰城北部有石柱围绕的商店,布匹、陶器、蜂蜜、香草、黄金饰物、翡翠饰物、奴隶等各种商品在这里出售。初期以货易货,后期以可可豆等物作为货币。

  阿兹特克人相信灵魂永生,信拜多种神灵,如日神、月神、云神、雨神、花神、玉米神等自然神。国王被视为神的化身。阿兹特克人很重视祭祀神灵,有大量祭司,祭祀时往往杀死活人向神灵献祭,有时杀死很多人。建造了用于祭祀仪式的大规模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仪式在金字塔的顶端进行。

  阿兹特克人使用图画式文字,其中已含有一些象形文字的因素。创造了精确的历法,其历法受到了玛雅人的影响,以365天为一年,每逢闰年加一天。阿兹特克人能准确地推算日蚀的时间。他们在大石头上刻历法,“太阳历石”的中央刻有太阳神的形象,周围刻有历法,还刻有解释宇宙的各种符号与图案。阿兹特克人对动植物和矿物有一定的研究,他们把把一千二百种植物进行分类,又把许多动物和矿物进行了分类,会使用多种草治疗疾病。

  §安第斯山区

  在安第斯山地区,有一些部落。他们捕猎鹿、骆驼等动物,采集南瓜、葫芦、马铃薯等植物。后来开始耕种,出现定居的村落。沿海地区耕种豆类、花生、甘薯,高山地区种植马铃薯。

  安第斯山区是一个狭长地带,分为南北两段。2600BC起,在安第斯山区北段的中部,先后出现一些小国,如2600BC形成的卡拉尔,2000BC形成的布埃纳维斯塔,1800BC形成的埃尔·帕拉伊索。

  900BC,在安第斯山区北段的中部出现查文文化(900BC—200BC)。人们崇拜虎神,因而庙宇、石刻、陶器上的图形以虎神形像为主。建造了用于宗教仪式的建筑群,建筑物都位于一个圆形广场的四周。制造用于陪葬的陶质的鱼、虎、青蛙等。冶炼金银铜等金属,用这些金属制作匙、箸、耳环等。

  1800BC起,在安第斯山区北段的北部也出现一系列王国。人们从事灌溉农业,种植棉花、葫芦、南瓜、豆类等作物,也从事捕鱼。起初各个家庭各自灌溉自己的田地,后来各家庭及各相邻村落之间合作进行灌溉,之后又发展为整个王国的大规模公共灌溉,由政府统一控制。各王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200BC出现莫希王国,其领土包括安第斯山区北段的整个北部地区,有多个城市。人们分为农民、渔民、手工工匠、祭司、战士。在祭司主持下定期举行宗教仪式,在仪式中将战俘杀死。能够冶炼金、银、铜等金属,用黄金制作浮雕装饰,以及皇冠、臂饰、针、镊子等物品。修建了长达数百公里的水道和灌溉系统,渠道纵横交错,在需要超过山谷的地方高架起引水槽。善于制造陶器,陶器上的图案有人头肖像、各种神的形象、日常生活的场景,经常把器身制成人物或鸟兽的形状。用土坯建造了太阳庙和月亮庙。

  700年左右,安第斯山区发生一场大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并造成河流堵塞,导致莫希王国消亡,西坎王国取代了莫希王国。西坎王国以兰巴耶克河谷为中心。在西坎王国,黄金铸造工艺比较高超。

  1375年,奇穆王国取代西坎王国。奇穆王国进行扩张,其领土包括安第斯山区北段的整个北部和中部。在奇穆王国,灌溉技术在此前的基础上达到较高水平,建造了巨大的蓄水池,开辟出很长的坡地以控制水流在陡峭斜坡上的循环,由于掌握了这种较好的灌溉技术,人们开辟了大量的耕地。有手工业,制作了很多青铜、铜、金、银的制品。位于莫希河谷入口处的昌昌城是奇穆王国的中心,“昌昌”的意思是“太阳——太阳”。其中央区有九座国王宫殿,每个国王都在前任的宫殿的附近新建一座,每个宫殿都有各自的供水渠道、墓葬、住宅,国王生前居住的宫殿同时也是他死后的墓葬。昌昌城内有庙堂、广场、花园、水池,有普通人生活的住宅区,城墙和房屋都用土坯筑成。为便于军队的行动,兴建了一些道路,将各地与首都连接起来。通过这些道路,大量商品在各地之间流通,所有的税收也通过道路汇集到都城。十五世纪,奇穆王国被印加王国征服。

  在安第斯山区北段的南部,曾出现一个瓦里王国。800年,瓦里王国的领土扩大到整个安第斯山北段的南部地区。其中心城市是瓦里城,有大型石墙,有住宅,有用于举行宗教仪式的公共场所。

  在安第斯山区南段,在的的喀喀湖的周边地区先后形成几个王国,如湖南边的奇里帕、湖西北的皮卡拉、湖东南的蒂亚瓦纳科。奇里帕王国出现于1000BC。在奇里帕王国,人们在耕种和畜牧的同时进行狩猎和采集,建造有平台式土墩,其墙体中嵌入一些刻有蛇、动物、人类形象的石板。皮卡拉王国出现于400BC,消亡于100年。在皮卡拉王国,建造有居住区和用于宗教仪式的建筑群,有对外贸易,输入他处出产的陶器等商品。蒂亚瓦纳科王国出现于六世纪,十三世纪消亡。在蒂亚瓦纳科王国,制造有金、银、铜、青铜器具,以及陶器、纺织品等。在蒂亚瓦纳科王国,人们建造了用于宗教仪式的石制建筑群,其入口处是一个“太阳门”。太阳门是用一整块高二米多、宽四米多的巨大石块制成,中间凿一个门洞,装饰有太阳神面部浮雕。

  §印加王国

  十世纪,印加人到的的喀喀湖西北的库斯科盆地生活,从事耕种。十三世纪,建立政府组织,形成印加人主导的王国,以库斯科城为都城。此后进行扩张,征服许多邻近部落,占据大片领土,其领土几乎包括整个安第斯山区。在扩张过程中,每占据一个地方,强迫居民迁到其他地区居住,以免他们联合起来反抗。1527年印加国王瓦依那死后,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战,丧失了大量人口和一些有经验的军政官员。1532年弗朗兰西斯科·皮萨罗率领的西班牙人到达印加王国。他们带来的天花等疾病使印加人口大幅减少,这些状况使印加的组织能力和作战能力大为减弱。皮萨罗所率西班牙人消灭印加王国的政府,杀死国王阿塔华尔帕,控制印加王国所在地区。

  在印加王国,国王掌握最高权力,控制军队,任命地方长官。设有各种官职,重要的官职被贵族掌握。全国分成四个大区,每个大区分为若干省,每省又分为若干区。地方长官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国王也经常到各地巡行,了解情况并检查地方的工作。在各地修建有道路和要塞,以便于中央控制各地。

  国王被视为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王位世代继承,为保证国王血统的纯洁,国王娶自己的亲姐妹为王后,以王后所生之子为继承人,国王也还有其他妻妾并生有子女,国王死后以奴婢和妻妾殉葬。贵族和平民有很大差别,贵族有特殊的发式和服装,习惯佩戴很大的耳环。有奴隶,来自战俘和罪犯。

  村社为基层组织,每个村社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同一个村社的成员都是有同一血统的亲属,信奉同一个保护神。每个村社的土地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名义上属于神,实际上归神庙所有,由祭司掌握,供应祭祀神灵和神庙日常生活所需,称“太阳田”。一部分名义上属于国王,实际上是归政府所有,称“印加田”,其收获物用于王室、政府、军队所需,以及公共工程,救灾,补助老弱、病残、寡妇等。一部分归村社所有,称“公社田”,用以维持村社成员生活所需,按家庭人口的多少分配给各家耕种,每年依据人口变动情况重新分配,其收成大部分归各个家庭,另外留出一部分作为村社的公共储备。这三种土地都由村社成员耕种,太阳田和印加田由村社平民共同耕种,村民先耕种太阳田,再耕种印加田,最后耕种公社田。

  人们种植多种作物,主要作物是马铃著和玉米,其他还有芋头、番茄、木瓜、可可、菠萝、花生等。用动物的粪做肥料,由人拉犁耕地,在山坡上用石块垒起层层梯田以扩大耕地面积。修建了许多水渠,引入山里的溪水,灌溉田地。水渠逢山开凿隧道,遇沟架设桥梁水槽,能将很远地方的水引入田地。又饲养羊驼等牲畜。

  用金、银、铜、锡制造装饰品和器皿,用青铜制造武器和工具,但不会冶铁。制造陶器,陶器讲究对称,并使用磨光技术。用棉花和羊毛织布,以缝制衣服。用羽毛和金银丝编织艳丽豪华的布匹,专门供贵族享用。纺织品色彩丰富多样颜色鲜艳,有几何图形、螺旋形、花鸟鱼虫等多种花纹图案。有一些专门从事纺织、制陶、制造工具等手工业的工匠。从各村社中征集一些工匠,集中在首都,为宫廷、军队、神庙制造各种物品,其中有一部分是妇女,从事纺织、刺绣、缝纫。

  有各地之间的商业活动,但较少,也没有金属货币,没有统一的度量衡,不少地方是物物交换。沿海地区和山区之间的商品交换较多,山区的居民用肉、毛皮、金、银、金属制品交换沿海居民的粮食、水果、蔬菜、棉花。

  为了便于运送军队和物资,传递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广大的领土,修建了纵贯全国南北的两条大路,一条在高原上通行,另一条在沿海低地通行,并修建了通往各地的支线。道路中有用芦荟藤编织而成的索桥和用芦苇制成的浮桥。沿道路每隔一定距离设有驿站,有专人跑步递送公文,每隔一定距离还设有烽火台。

  库斯科城建在盆地中,城内有四条主要道路,交汇于城中心的大广场,广场是举行宗教仪式和节日庆祝的地方,广场四周是神庙、王宫、贵族住宅,其外是普通居民的住宅。太阳庙规模宏大,用黄金和宝石装饰,其礼堂的四壁和屋顶都覆盖金板,两旁的墙边排列一些金制宝座,上面陈放已故历代国王的木乃伊。神庙中有黄金花园,其中陈列有金银宝石制成的草木花鸟。城墙、宫殿、庙宇都用巨大的石块砌成。城外有一座城堡,有三层围墙以便防御敌人的进攻。

  马丘比丘城位于两座山峰之间,城墙用大块花岗石建成,只留一个城门用于出入。城内有许多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宫殿、庙宇、作坊、住房,房屋之间用阶梯相连,广场中心有一个用巨石制成的日晷。

  印加人十分崇拜太阳神,认为自己是太阳的后代,自己的祖先起源于太阳,国王是太阳的化身。此外还信拜月神等其他神灵。制定了太阳历和月亮历,太阳历一年为365年,月亮历一年为354天。在库斯科建有一个天文观测石柱,通过它的影子来测定时间和季节。印加人会制作木乃伊,会做开颅手术,会制造麻醉药,从植物中提取,还会使用金鸡纳等多种药物。国内各地使用很多种方言,有一种语言为标准语言,通行全国。已经创造出图画文字,以泥版记录信息,但应用较少。主要以结绳的方法记录信息。在一根绳上垂直地拴上多条有颜色的细绳,细绳上面打出多个不同形状的绳结,用绳结的形状、位置以及绳的长度、颜色来记录信息,所记录的信息包括人口统计数据、法典、公文、日历、历史等。设有学校,为贵族子弟提供教育,学习期限四年,学习内容有语言、宗教教义、历法、结绳法等。

  §美洲南部

  在美洲南部,有人生活在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上,东北部的居民以狩猎、采集为生,西部沿海地区生活的人们以捕鱼和捞取海贝为生。有人生活在美洲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地,从事游猎。阿拉乌干人生活在在今智利中南部,住在茅屋中,从事狩猎、捕鱼、采集,钻木取火以弄熟食物。热兹人生活在今巴西西南部和东部,从事狩猎和采集。有人生活在马逊河流域的热带森林中,从事耕种,种植木薯、玉米、甘薯、蚕豆、棉花、烟草,用树皮船和独木舟捕鱼。奇布查人生活在波哥大河谷地区,种植玉米、马铃薯、蕃茄、甘薯、棉花、烟草,同时也从事捕鱼、狩猎,能冶炼黄金和金银铜的合金,能制造印花布,人们分为执政贵族、军事贵族、纳税者等不同的阶层。

  在多国并立时代,各国之间的贸易有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路线。丝绸之路沟通了东亚到西亚的广大地区,印度洋海上航线沟通了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东非,而且可以通过南中国海到达中国、日本、朝鲜。丝绸、香料、宝石等商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运销,钢铁、石材、珊瑚等大体积商品,则主要通过印度洋海上航线运销。一些国家的一些城市还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贸易中心,有其他国家的商人到这里开展贸易,如大都、杭州泉州、马六甲、孟买、撒马尔罕、霍尔木兹、巴格达、开罗、君士坦丁堡、威尼斯、基卢瓦、廷巴克图等。各国之间也存在少量的文化交流。如基督教起初主要流传于原罗马帝国境内,后来逐渐又传播到中欧、西欧、东欧、西亚的更多地方。佛教进一步传播,遍及亚洲的许多地方。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