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卓然大观园——“红楼漫语”之九

编绳手链网|
46
网友提问:“四处”卓然大观园——“红楼漫语”之九
优质回答:

  大观终于建好了。

  或山峰、或溪流、或亭阁、或院落,花了如流水般的银两。

  其中突出的处所有四。

  这还得从元妃省亲时说起。

  元妃省亲,国礼之后亲人厮见毕:

  尤氏、凤姐等上来启道:“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妃等起身,命宝玉导引,遂同诸人步至园门前,早见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

  然后元妃亲自为大观园的各处赐名了,小说原文为“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赐了几处呢?首先是园名“大观园”;然后是“有凤来仪”赐名为“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曰“蘅芜苑”;“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后因黛玉为宝玉代笔写的诗歌里有“稻香村”字眼,遂元妃又改为“稻香村”)。

  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

  元妃也说:“……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并特令宝玉以诗赋此四处。

  其他的处所,自然远远不及前面四处了。元妃省亲后,怕封闭寥落了大观园,便谕令“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黛玉住了潇湘馆,宝玉住了怡红院,宝钗住了蘅芜苑,李纨住了稻香村。

  这四处,都有分说一二的必要

  先说第一处——

  有凤来仪潇湘馆

  大观园建成,宝玉迎来了第一次露才华的机会——题咏匾额对联。

  宝玉先在园中玩耍排遣因思念亡故的秦钟之忧戚,听贾珍说老爸贾政来了,顿时如老鼠见猫,溜之大吉,结果正好与贾政带着众清客偶遇。

  进正门,“曲径通幽处”,“沁芳”亭边,“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然后就到了一个地方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真是好个所在!这是省亲“第一处行幸之处”,宝玉题之为“有凤来仪”。

  元妃省亲,赐名为“潇湘馆”。其后,宝玉与众姐妹被允许入住,宝玉问黛玉“住那一处好”:

  林黛玉正心里盘算这事,忽见宝玉问他,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

  “有凤来仪”!居然作者真给了黛玉!

  怪不得潇湘馆里有千百竿翠竹,竹子当然跟湘妃有关,但首先跟凤凰相关。

  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练实”即竹之实也。

  黛玉选住此处,有眼光,有身份。

  宝玉也想叫黛玉住此处,有眼光,有珍爱。

  再说第二处——

  蕉棠两植怡红院

  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宝玉很久之后才知道此时来到了他将入住大观园的地方。

  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引人进入房内。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槅一槅,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槅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

  又转了两层纱橱锦槅,果得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宝相。转过花障,则见青溪前阻。众人咤异:“这股水又是从何而来?”贾珍遥指道:“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从那墙下出去。”

  芭蕉、海棠,所谓的“红香绿玉”或“怡红快绿”。

  有学者认为“红”与“绿”都有所指——宝钗、黛玉。

  元妃赐名“怡红院”,没“绿”的份儿了。

  所以,第二十八回元春赏端午的节礼,宝玉和宝钗的一样,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宝玉心中一直自己与林妹妹为配,哪知姻缘早已被安排妥妥的。

  怡红院房中,异于别处,花团锦簇,剔透玲珑。不如此凸显不出宝玉“富贵闲人”的身份。不如此,凸显不出贾府上下对宝玉爱如珍宝。

  泉名沁芳,萦萦绕绕,“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后文中,那些洒落水中的花瓣,也都摇摇曳曳地随波起伏着,流到了这里,但又流出园墙……

  再说第三处——

  鸡鸣十里稻香村

  贾政带清客审定大观园,“有凤来仪”之后便是“稻香村”——

  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户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石碣上,宝玉给出“杏帘在望”,村名为“稻香村”,题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元妃省亲,赐名“浣葛山庄”,正是宝玉题联里的字眼。

  元妃极爱宝玉,加之“自幼教授”,意欲看宝玉施展诗才。

  此处宝玉得到宝钗、黛玉襄助——宝钗建议将“绿玉”改为“绿蜡”,因元妃不喜“红香绿玉”字样,宝钗便成为宝玉的“一字师”。黛玉的襄助便是直接为宝玉代笔写下《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元妃看过宝玉呈现的几首,喜之不尽,觉得宝玉“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

  此处似化用了李清照与赵明诚之典,就是那个“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相关联的故事

  另外,宝玉本就为此地取名为“稻香村”,元妃将其改赐名为“浣葛山庄”,今见这首诗歌,遂又进行了自我否定,承认、确定了宝玉原先取的村名。

  一定记得——这首诗乃黛玉代笔。

  元妃心里是首取宝钗的。但此处可是暗指元妃对黛玉也有某种认可

  另外,最初描写稻香村的文字里,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

  占花名时,探春掣了一根,上面是一枝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日后探春得了贵婿。

  李纨住了稻香村。李纨在贾府中地位,“珠大奶奶”是也;有点凄凉,寡妇一个是也;诗才、管家才能啥的都平平,但其评论诗歌的才能,我认为在《红楼梦》里是第一流的。能有第一流的诗歌评论能力,能入住元妃心目中四处最佳场所,李纨这个角色非同寻常。

  亡轶的后面章节中想来有更多李纨的身影?

  探春也在后面的章节与李纨有着更多的过从交往?

  再说第四处——

  才艳梦香蘅芜苑

  如果没细看《红楼梦》,我怎么也想不到,贾政带清客们巡游到将来宝钗住所处,贾政竟说了句“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

  但接下来,便给了贾政等人很多惊喜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䔲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像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宝玉取名为“蘅芷清芬”,题联为:“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

  元妃赐名“蘅芜苑”,与“潇湘馆”皆为其极爱之处。

  贾政初言此处“无味得很”,待到后面,又言“有趣”。似乎扣住宝钗给人的感觉——时时处处大方得体,雍容含蓄,冷静,近于“无味”,但宝钗聪慧超众,世故敦厚,才华显于方方面面,近于“有趣”。

  按小说里宝玉的话说,潇湘馆与怡红院很近。这是空间距离,自然也指向两人的情感距离。

  但蘅芜苑竟能兼美几处——

  首先,比潇湘馆还要清幽:“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此乃最早描述蘅芜苑的文字,前几处,其一便是潇湘馆。

  其次,蘅芜苑与怡红院有相似处,那就是都有很多香花异草。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里,探春认为蘅芜苑和怡红院两处没啥“出利息之物”。李纨马上说,蘅芜苑里有“香料香草儿”,怡红院里“玫瑰、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等,都是“出利息之物”。

  《红楼梦》中许多地方皆以佩饰、名号、居所等指向人物形象的情感关系。

  除佩饰之外,此处便算很早,而且比较典型的了。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