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故事梗概(琵琶记故事梗概200字)

阅读:0 来源: 发表时间:2023-01-19 09:33作者:秋天
    接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琵琶记故事梗概,以及琵琶记故事梗概200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能不能帮我概括一下高明《琵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琵琶记故事梗概,以及琵琶记故事梗概200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能不能帮我概括一下高明《琵琶记》每一出的主要内容啊?拜托了各位大虾~

2、《琵琶记》主要写的是什么故事?

3、琵琶记 故事梗概

能不能帮我概括一下高明《琵琶记》每一出的主要内容啊?拜托了各位大虾~

宋本《琵琶记》主要讲了蔡伯喈和赵五娘以及相府牛小姐三人之间的故事(现在看来有点假,但是古代士子美好的愿望)。

赵五娘和蔡伯喈是夫妻,蔡伯喈学识很渊博,赵五娘很贤惠,两人都很孝顺父母。有一天,赵五娘和蔡伯喈要给他们的父母做寿,他们的父母很高兴。那一天,蔡父要蔡伯喈进京赶考,但是蔡伯喈不愿意,说:父母在不远游(其实蔡伯喈自己也想去的,只是他碍于孔门礼制才这样说。这个是我看原文研究论证的。)后来,官府的文告来了说推荐蔡伯喈去考试。于是,在父母的“逼迫”下,他进京赶考了,临走前父母说考中考不中都要写信回来啊。

一方面,蔡伯喈不负众望成了状元,受封拜官。娶了相府牛小姐(这里还有故事,一开始,蔡伯喈不愿意娶,但是牛丞相去面见圣上请了谕旨。然后蔡伯喈假装推辞之后顺从了。)一方面,家乡饥荒,赵五娘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这里还有很多故事,不一一讲了。)有一天,婆婆说媳妇怎么老给我吃些清粥寡汤,以前粥里的米还要多了,现在捞都捞不到,肯定是她偷偷把好吃的藏起来自己吃了,然后怪蔡伯喈他爹说都是你要让蔡伯喈去赶考,一去不回了等等等等(婆婆都很难伺候,然后蔡父也后悔了说不应该让蔡伯喈去赶考。但笔者觉得逻辑不通,蔡伯喈在又如何,就是多一个吃饭的人,他能有什么办法在饥馑之年变出食物来?)……其实,赵五娘吃的是糠。婆婆发现了之后,后悔得肝肠寸断哭死过去。于是死了,死了之后,公公随后也去了。死之前让邻居张太公来作证让赵五娘改嫁。但是赵五娘不肯,用罗裙包土给公公婆婆入葬,感动了土地天神,于是他们帮她给她公公婆婆入葬。

【注:这期间已经过了三年,三年来,蔡伯喈从没有给家里写过一封信,他的解释是找个机会让皇帝准他回家乡当官。只一次找了个人带书信回去,也什么都没说。但那人是个骗子,书信没带回去。】

赵五娘这里葬了公公婆婆之后抱着琵琶扮成道姑一路卖场进京寻夫。此时,蔡伯喈在相府看书,让人打扇,点香,理书。打扇的不小心掉了扇子,于是蔡伯喈就让人拉出去打,点香的不小心弄灭了香,于是也拉出去打,最后理书的不小心弄乱了书,于是也拉出去打(由此可见,其实蔡伯喈很坏,又很享受这种生活。)。这事被牛小姐看到了,于是问:你有什么忧愁?你不满意我们家的餐饮?我们伺候不周?是嫌我们家没给你很多侍从……蔡伯喈说不是的。(这里,蔡伯喈没跟牛小姐说自己家里有妻子,但牛丞相是知道的。)然后牛小姐说你给我弹琴吧。蔡伯喈答应了。但是老弹错,弹那种很忧伤的曲子。于是牛小姐说,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蔡伯喈说不是的,是换了新的弦,用不惯。牛小姐说,舍新用旧好了。蔡伯喈说,新的舍不得。牛小姐说,那就好好接受新的好了。蔡伯喈又说新的用不惯啊。(听懂了没?他已经变心了,他已经看不起旧的了,新的又舍不得。他两个都想要!)

后来,蔡伯喈说你回去吧,我要一个人静一静,于是牛小姐假装走了,其实没走躲在屏障后面。然后蔡伯喈一个人喃喃自语:我的赵五娘啊,我的父母啊,什么都说了……牛小姐知道了以后说:你去把公公婆婆接来吧,把赵五娘来接来。都是我的错啊,应该晨昏定省,照顾公公婆婆的,我真该死啊……(假!早干什么去了,结婚三年你不问问自己公公婆婆在哪的啊?现在想起来要伺候公婆了?!)

后来,就派人去接了。这时牛小姐表现得很热心要找丫鬟伺候公婆(堂堂相府竟然拨不过一个丫头来,还要街上去找,还真敢找。)

再说赵五娘到京城以后一次在庙里祭拜公婆(忘记说了,赵五娘进京的时候还带了公婆的画像以便随时祭拜。),这时,蔡伯喈来了,赵五娘被屏退了,但画还挂在那里,被蔡伯喈看到了,于是说:这画时谁的?有人回答说是刚才一个道姑的。于是蔡伯喈说了一句很可笑的话:那我帮她收着吧,也好还给她。(你还给谁啊你?剧情牵强地让人不得不骂。)

蔡伯喈走了以后赵五娘说谁拿走了我的画像。有人回说是蔡状元蔡伯喈。

接着,赵五娘就要去相府找蔡伯喈,正好碰到站在门口找丫头的牛小姐。赵五娘说,家里饥荒,丈夫出来赶考始终没回家,我吃糠奉公婆但还是死了,于是用罗裙包土埋公婆。我是来寻夫的。牛小姐被她的孝感动了,问你丈夫叫什么名字。赵五娘怕冲突牛小姐于是说叫蔡白皆。牛小姐说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你还是别处寻去吧。这时赵五娘说了一句话:人人都说他在相府。说自己现在孤身一人无处可去。于是牛小姐接受了她,把她弄到相府。后来,牛小姐说你这样一身孝服恐怕不妥,还是换了吧。赵五娘不答应。牛小姐说,那你洗洗脸吧。赵五娘一看镜子,发现自己竟然已经衰老憔悴地不成样子,顿时悲从中来,开始唱自己的可怜。被牛小姐听见了,于是问她你到底是谁,你丈夫是谁?于是赵五娘说我就是赵五娘,我丈夫是蔡伯喈。

完了牛小姐说姐姐,相公在书房,但是你这样衣衫褴褛恐怕他不会认你,你要不穿我的吧,再去书房你那副画上留几个字,说不定他就认你了。(这些话有很大的问题。衣服穿得破就不认啦,你蔡伯喈认人还是认衣服?但这话也像是牛小姐在挑拨离间,如果赵五娘听了跟我一样生气,说不定就会不要蔡伯喈了,那蔡伯喈还是我的。可惜,赵五娘听了这话也不生气也不伤心,竟然感谢牛小姐,真的去书房的画像上题字。这又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赵五娘没有自尊心,或者说在她的观念里蔡伯喈因为我衣服破就不认我这件事是正常的。那就可悲了!)

后来蔡伯喈回来了,看着那副画像。牛小姐问:你觉得这画像上的人眼熟吗?蔡伯喈说有点眼熟。牛小姐又问:你觉得他们像不像你的双亲?这时蔡伯喈大惊,怎么可能,我双亲在家里颐养天年,有五娘照顾,面目丰盈,怎么可能是这般枯瘦。然后牛小姐说:他们就是你的双亲,不信你看这是谁?

然后赵五娘穿着牛小姐的外衣出来唱。最后拜倒在蔡伯喈面前大喊相公,蔡伯喈也大喊五娘。我父母呢?五娘脱掉外衣露出里面的孝服说双亲已亡。

随后蔡伯喈说我要去祭爹娘,牛小姐这时又说话了:我觉得爹不会同意的。还是我去劝劝再说。完了赵五娘也被带到了牛丞相面前,赵五娘又说了一遍自己的经历——吃糠供公婆,罗裙包土葬公婆……把牛丞相感动了。

然后就要安排赵五娘了,牛小姐说,你是原配,理应你做大。赵五娘马上谦虚道,如果不是牛小姐,蔡郎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你功劳大,你做大,我做小好了。牛丞相看到这样的场景激动地夸耀到,我的女儿真贤惠啊!(在我看来,这是整部戏的高潮啊!!!!)

然后蔡伯喈发言了:大家都不要吵了,你们就效仿娥皇女英,彼此不分大小吧。然后两人一起回家去祭父母了。在墓碑前,蔡伯喈痛哭:儿子真是不忠不孝啊。

当然,这时候牛丞相来了,他去皇帝那边请了道圣旨,让蔡伯喈升官,又封他为全忠全孝的典范让后人效仿。牛小姐和赵五娘封为XX夫人。从此三个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琵琶记》主要写的是什么故事?

《琵琶记》写的是东汉大文豪蔡邕的故事,它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的。

蔡伯喈和赵五娘结婚才两个月,父亲硬逼他上京赶考。他本不留恋功名,愿意在家孝顺父母,但父母之命难违,只得上京应试。谁料一考就考中了状元。牛丞相见他英俊有才,便强以女儿许配。他辞婚、辞官均不成,终于被牛丞相招为女婿。时值荒年,公婆在家染病,五娘敬心侍奉汤药,历尽艰辛。她求得赈米,供养二老,自己却暗吞糍糠。年迈的双亲盼子不归,连气带饿,双双去世。五娘剪发出卖,才有钱埋葬公婆。蔡伯喈与牛小姐成婚后,虽然相敬如宾,彼此恩爱,但总是苦思双亲和五娘,终日闷闷不乐。牛小姐多次追问原因,才得知实情。五娘葬了公婆后,以琵琶卖唱,一路行乞,寻夫至京。经过千曲万折,五娘终得进入相府,在画馆与伯喈相会。最后在牛小姐的成全下,夫妻重圆,并一同回乡扫墓。

琵琶记故事梗概(琵琶记故事梗概200字)

琵琶记 故事梗概

《琵琶记》,元朝末年高明(即高则诚)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从。伯喈被逼赶考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结婚,虽不允,但牛丞相不从而依之。

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赵五娘一路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这“三不从”是高明重点刻画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关目。

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

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允,强迫其滞留京城。

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

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

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

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

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下诏,旌表蔡氏一门。

扩展资料

《琵琶记》刻画了典型环境描中的典型人物。作者描写了“旷野原空,人离业败”、“饥人满道”、灾害频仍、官吏鱼肉乡里的典型环境,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描写了赵五娘悲惨的生活遭遇,突出了她在灾荒岁月中儿独自养亲的艰难处境。

从而以她的形象体现了封建制度下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中国妇女在极端艰苦的生活环境里的美好品质。正因为如此,赵五娘的形象才长期活跃于舞台,赢得了几百年来广大读者观众的深切同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琵琶记》的语言,文采和本色两种兼备,既有清丽文语,又有本色口语,而最重要的则是体贴人情的戏剧语言。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文采语言,词句华美,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是一种高雅的语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琵琶记

琵琶记故事梗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琵琶记故事梗概200字、琵琶记故事梗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声明

删帖请联系zhiyihome@qq.com;